
期刊简介
《转化医学杂志》是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的国内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内的专业性期刊(CN 10-1042/R,ISSN 2095-3097),双月刊,每双月20日出刊。本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主办,第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任主任委员,海军总医院钱阳明院长担任本刊主编,采用同行评议评审论文,面向全国各级医务工作者。本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等收录;获中国期刊方阵军队双效科技期刊。
办刊宗旨:遵循国家和军队出版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适时追踪医学热点,着重介绍转化医学领域的新进展。突出反映基础医学、药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军事医学领域的应用,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以提高军地伤病员的医疗救治、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水平为目的。
稿件录用范围主要为:着眼当前基础医学和临床技术的发展,研究新条件下转化医学建设的理论,国内外转化医学发展动态、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具体包括:基础-临床-预防转化整合;临床-康复-预防转化整合;药学-临床-预防转化整合;军事医学的应用;中医-西医相互转化整合等。
医疗机构排班新规引热议:取消双休还是优化服务?
时间:2025-06-11 09:50:11
近期,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医疗机构排班制度发布的最新通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份被简化为“取消双休”的政策文件,在医疗行业内部掀起了关于职业权益保障与医疗服务需求的深度讨论。
政策核心:医疗机构排班新规
根据通知要求,各级医疗机构需执行“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周六上午正常接诊”的排班制度。文件虽未直接提及“取消双休”的表述,但结合当前三甲医院普遍存在的“周末门诊常态化”现象,医护人员普遍认为该政策实质压缩了休息时间。以某三甲医院胸外科为例,原本每月6天的完整休息日将减少至4天,急诊科室的轮休周期更是延长至15天一轮。
法律依据与政策初衷
该政策的法律根基源于《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特殊行业可调整休息时间”条款,同时响应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的社会需求。卫健委在文件中特别强调,新规旨在通过错峰排班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特别是在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就诊量激增的背景下,延长服务时间可减少工作日患者扎堆现象。数据显示,实行周末门诊后,三级医院工作日单日接诊压力平均下降23%。
现实困境与行业惯例
医疗行业长期存在“隐形996”工作制,约78%的三甲医院医生实际周工时超过60小时。某省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透露:“我们科室实施的是弹性补休制度,但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积存调休天数作废已成常态。”更值得关注的是,68%的医护人员反馈近三年未领取过法定标准的加班补贴,取而代之的是以“奉献积分”形式计入年终考评。
争议焦点:权益保障与执行难题
政策落地过程中最突出的矛盾体现在劳动价值认定层面。尽管文件提出“补休与补贴二选一”的补偿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35%的医疗机构将周末值班列为职称晋升的硬性指标,变相形成道德绑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海某三甲医院试点“周末诊疗绩效乘数”制度,将周六上午门诊工作量按1.5倍计算绩效,这种经济补偿与职业发展双轨并行的模式,使医护人员自愿参与率提升至82%。
未来方向:平衡服务与人文关怀
从政策设计层面观察,理想状态应实现“三维动态平衡”:其一,建立分级诊疗配套机制,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向社区医疗机构分流;其二,创新智能化排班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各科室接诊波峰;其三,推行强制性带薪休假制度,借鉴航空业疲劳管理系统,对连续工作超48小时的医务人员启动强制休息保护。
该政策的深层价值在于推动医疗行业管理范式转型——从粗放式人力调度转向精细化资源管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如何在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同时守住医务人员健康底线,将成为检验医疗体系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尺。正如某省级卫健委负责人所言:“我们要建设的不仅是永不熄灯的门诊大厅,更是可持续运转的医疗人才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