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转化医学杂志》是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的国内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内的专业性期刊(CN 10-1042/R,ISSN 2095-3097),双月刊,每双月20日出刊。本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主办,第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任主任委员,海军总医院钱阳明院长担任本刊主编,采用同行评议评审论文,面向全国各级医务工作者。本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等收录;获中国期刊方阵军队双效科技期刊。
办刊宗旨:遵循国家和军队出版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适时追踪医学热点,着重介绍转化医学领域的新进展。突出反映基础医学、药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军事医学领域的应用,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以提高军地伤病员的医疗救治、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水平为目的。
稿件录用范围主要为:着眼当前基础医学和临床技术的发展,研究新条件下转化医学建设的理论,国内外转化医学发展动态、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具体包括:基础-临床-预防转化整合;临床-康复-预防转化整合;药学-临床-预防转化整合;军事医学的应用;中医-西医相互转化整合等。
2025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解析
时间:2025-06-16 11:48:31
2025年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如同一场精准的“用药大考”,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报销新规将直接影响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及特殊疾病患者的用药选择。本次调整中,43种药品被调出目录,66种药品修改了报销限定条件,这意味着部分长期依赖的药品可能面临“自费墙”,而提前规划替代方案将成为减轻负担的关键。
被调出目录的药品:这些“老面孔”需自费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被调出的43种药品主要集中在三类:一是临床疗效不明确或存在更优替代方案的药品;二是市场供应稳定的低价普药;三是适应症范围狭窄的药品。例如,部分抗生素类药品(如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因耐药性问题被移出,而某些辅助用药(如部分中药注射剂)因缺乏明确疗效证据也被排除。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需特别注意某些降压药和降糖药的调整——例如某常用复方降压片因成分重复被剔除,可能导致部分老年患者需重新调整用药方案。
报销限定条件收紧:隐形门槛需警惕
更复杂的变动在于66种药品的报销限定修改。例如:
肿瘤用药:ALK抑制剂伊鲁阿克片虽新增入目录,但仅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使用,且需基因检测报告支持。
精神类用药:某抗抑郁药原先无使用限制,新规后仅报销“重度抑郁发作期”处方,且单次处方量不得超过4周。
儿童用药:部分抗生素颗粒剂改为仅限“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后报销,普通感冒经验性用药将无法覆盖。
这类调整如同“用药过滤器”,患者需通过更严格的医学证明才能享受报销,否则可能面临全额自费。例如糖尿病患者若未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某些胰岛素类似物的报销申请可能被拒。
替代方案:三步破解“断药危机”
1.目录内平替选择
2.针对被调出的43种药品,医保目录中已有覆盖相同适应症的替代品。例如:
调出的某质子泵抑制剂可用目录内同类药物艾司奥美拉唑替代,年费用差距约200元。
儿童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被限用后,可改用目录内的栓剂剂型,但需注意剂量换算。
“双通道”药品的电子处方流转
对于特殊疾病患者,2025年起需通过电子处方流转购买“双通道”药品(如肿瘤靶向药)。具体操作路径为:
在定点医院开具电子外配处方;
处方自动流转至协议药店,患者凭医保码购药。
这一机制可解决医院缺药问题,但需注意纸质处方已全面停用,老年人需协助完成电子认证。
自费药品的成本控制策略
若必须使用非报销药品,建议:
对比不同品牌仿制药价格(如某降脂药原研药月费用1200元,国产仿制药仅400元);
利用门诊特殊慢性病补助(部分省市对高血压等疾病有额外补贴);
关注药企患者援助项目(如某些抗癌药的“买三赠三”计划)。
数据核验与风险防范
江苏省医保云的案例显示,约12%的报销争议源于患者未及时核对结算明细。建议:
每月登录医保APP核查报销记录,重点比对药品编码与剂量;
保留外配处方电子回执至少2年,作为争议凭证。
本次调整后,医保目录药品总数增至3159种,整体保障能力提升,但精细化管理的趋势要求患者更主动地参与用药决策。对于特殊群体(如罕见病患者),13种新纳入药品如酶替代疗法等将显著降低年治疗费用(从百万元级降至十万元级),这部分人群可重点关注地方医保的补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