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转化医学杂志》是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的国内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内的专业性期刊(CN 10-1042/R,ISSN 2095-3097),双月刊,每双月20日出刊。本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主办,第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任主任委员,海军总医院钱阳明院长担任本刊主编,采用同行评议评审论文,面向全国各级医务工作者。本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等收录;获中国期刊方阵军队双效科技期刊。
办刊宗旨:遵循国家和军队出版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适时追踪医学热点,着重介绍转化医学领域的新进展。突出反映基础医学、药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军事医学领域的应用,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以提高军地伤病员的医疗救治、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水平为目的。
稿件录用范围主要为:着眼当前基础医学和临床技术的发展,研究新条件下转化医学建设的理论,国内外转化医学发展动态、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具体包括:基础-临床-预防转化整合;临床-康复-预防转化整合;药学-临床-预防转化整合;军事医学的应用;中医-西医相互转化整合等。
2025年马鞍市医生职称评审新规引争议
时间:2025-06-24 09:18:01
政策收紧:临床数据与研究成果成硬指标
2025年,安徽省马鞍市卫生系统迎来职称评审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往年相比,新标准对医生的临床工作量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申报副主任医师的主治医生需提供平均每年不少于40周的临床医疗专业工作时间证明,而此前这一要求并未明确量化。此外,科研成果从“加分项”变为“必选项”,医生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部分医院甚至要求“专利成果”作为支撑。“以前拼资历,现在拼数据。”一位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坦言,新规让许多忙于临床的医生感到压力陡增。
学历与资历双门槛:基层医生面临“破格”难题
新政策对学历和岗位服务年限的细化要求,进一步抬高了评审门槛。以副主任医师为例,本科及以上学历者需在中级职称岗位工作满5年,而大专学历的基层医生则需满7年。尽管政策允许“破格申报”,但条件苛刻——例如需在疑难病例救治或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突出。马鞍山市某区级医院的王医生表示:“基层医生本就资源有限,现在连学历都成了‘硬伤’。”这一变化被业内比喻为“学历与经验的双重夹击”,尤其对长期扎根基层的医生群体冲击显著。
院前急救与全科医生获倾斜,但“倾斜力度”存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试图平衡不同领域的职业发展。例如,院前急救和全科医生的评审条件有所放宽,临床工作时间可折算为科研分值。然而,部分医生质疑倾斜力度不足。“急救医生常年超负荷工作,但论文要求并未降低,所谓的‘倾斜’只是杯水车薪。”一位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透露。类似矛盾在医防融合领域同样存在,尽管政策鼓励公共卫生与临床结合,但具体评价细则仍模糊,导致执行层面争议不断。
连锁反应:医院内部竞争加剧,人才流动加速
评审难度的提升已引发连锁反应。多家医院反映,医生为达标不得不压缩临床时间投入科研,甚至自费参与学术会议“刷履历”。某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透露:“去年我们团队有3人因论文不达标落选,今年更多人开始‘临时抱佛脚’。”与此同时,部分资深医生选择跳槽至评审政策相对宽松的地区,或转向民营医疗机构。这种人才流动被形容为“政策驱动的迁徙”,可能加剧区域医疗资源的不平衡。
未来展望:政策优化与职业生态重构
面对争议,马鞍市卫健委回应称,改革旨在“以评促建”,推动医疗队伍专业化。下一步或引入“代表作评审”机制,弱化论文数量要求,强化临床实践质量评价。但业内人士呼吁,政策需更关注差异化需求,例如为基层医生设立独立评审通道,或提供科研资源支持。正如一位资深主任医师所言:“评审不是‘卡人’,而是帮医生成长——政策制定者需听见一线的声音。”